那么,影响高校教师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我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教学压力。教学是大学教师的工作。随着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当前重要目标之一,这给高校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为了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工作,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备课,还需要不断更新课件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此外,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学术水平是高校教师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这些是大学教师专业负担的一部分。其次,除了教学工作外,进行科学研究、召开会议、撰写报告等也是高校教师职责的一部分。他们很少有周末休息。即使在假期、寒暑假期间,他们仍然需要做科研、写论文、学习等,这些工作需要老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医学角度来看,长时间工作、加班会导致高校教师长期疲劳,从而出现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失眠多梦、情绪烦躁等身心症状。如果这些症状不能及时缓解,那么就可能发展成各种身心疾病,影响高校教师的健康。此外,教师面临的评价压力、教学质量要求和个人发展压力也可能造成他们的心理压力和身心健康问题。
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身体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每天蹬车30分钟,每天跳绳20分钟,每天早上慢跑1小时,不仅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加强体育锻炼是满足人民健康需要的重要途径,是增强人民活力、促进社会更好发展、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根本。
教育是国策,教师是教育之本。高等学校作为教育基地,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还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其他教职员工一起加入到体育锻炼的行列,为“体育强国”战略积木有效实施。当前,如何促进高校教师身心健康发展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2021年7月18日,国务院从健身场馆设施、赛事项目、体育产业发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等方面制定了全民健身规划,不仅为体育教育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在高校工作的同时,也为我的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思路。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不少高校相继重视并实施教职员工健身项目,健身理念逐渐传播。只有让高校教师养成日常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有效避免身心健康问题的发生,提高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水平,对于推动高校教师的改革创新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大学教育。关于如何改善高校教师的亚健康状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高校开展教师健康工作,必须规划先行。没有明确的计划就像在没有指南针的大海中航行,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不知道该怎么做。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人的一生必须有目标:一生的目标、一段时间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周的目标、一天的目标”明确的计划可以指引人们正确的方向,让我们有的放矢地前进。高校教师的健康工作要顺利开展,需要有明确的计划。一方面,学院要先制定工作计划。高校可以成立专门课题组,关注教师健康问题,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了解教师身心健康发展现状,同时对信息进行整理。会议组织了教师健康问题专题研讨会,结合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对教师身心健康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并对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和探讨。制定了初步方案和计划。另一方面,高校应把教师健康工作作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领导应该负起责任。课题组负责完善方案内容并组织实施。定期观察,了解教师工作状况和精神状态的改善情况,收集数据。 。然后组织研讨会讨论观察结果并找出问题。然后,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结合现有资源,从多个方面系统地制定教师健康工作方案,确保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只有制定适合的工作计划,才能有计划地开展教师的健康工作,才能逐步强化教师的体育锻炼意识,增强教师的身体素质。
加强制度建设是高校教职工开展体育活动的基础。该制度是高校开展教师健康工作的重要依据,也可以规范教师健康工作的开展流程。高校不仅要加强健康管理制度建设,还要构建完善的薪酬分配制度和奖励制度,让教师在保证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提高自我价值。一是加强健康管理体系建设。根据教师当前健康状况,建立个人档案,定期对教师进行亚健康检测和评估。以身体健康状况、身体素质、参与亚健康知识学习、对亚健康的认知程度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评价结果与职称评定和待遇挂钩。这样,教师可以进一步加大对自身身体健康的重视,督促教师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同时,高校要完善医疗体系和体检制度,加强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完善,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为不同年龄的教师提供不同的体检项目,满足不同的需求;建立教师疾病和亚健康档案数据库,根据教师体检结果进行健康咨询和疾病追踪,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其次,构建完善的薪酬分配制度和奖励制度,将身体健康水平作为奖励分配的重要依据之一,细化相关制度内容,使教师能够合理安排各项任务,保证一定的体育锻炼时间。最后,教师的休假、疗养、体检等合法权益应得到保障并在制度中明确规定。鼓励教师合理分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利用休假或经济手段提供补偿,并阻止加班和带病继续工作。针对上述内容,高校必须在制度中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细化教师健康工作涉及的内容,为相关工作负责人提供依据,切实保障教师身心健康。
增强高校教师健康意识,促进体育运动常态化是关键。现实中,教学备课、科学研究、论文写作、会议、项目申请等诸多工作占据了高校教师的大部分时间,留给体育锻炼的时间很少。要推动全校教师体育运动的开展,关键是要从多方面推动体育运动的常态化。只有将体育运动有效地融入教师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才能逐步增强高校教师的健康意识。为积员工通过个人志愿活动,自愿与工会、体育协会、二级工会合作。在组织与组织相结合中,在合理安排自己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其中瑜伽、太极拳、羽毛球、篮球等活动受到老师的青睐。不仅如此,徐州医科大学还陆续加强健身场馆设施建设,优化健身场馆设备。例如,篮球场、网球场、田径场等都安装了夜间照明设备。学校的体育馆、运动场馆免费向教师开放,且仅限教师使用。户外健身器材配置的增加,有效满足了教师多元化的锻炼需求。此外,高校还可以将体育活动与课外生活有效结合起来,让体育成为教师教学生活的一部分,促进体育常态化,营造健康体育、个性体育、快乐体育、绿色体育的校园氛围。 。例如,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校工会组织了“热情健身”职工体育活动,举办了飞镖、跳绳、毽子等个人比赛。本次活动一改往届教职工趣味运动会的团体赛规则,采用教职工个人赛,充分展示了教职员工的特长和爱好。不仅丰富了校园教职工的课外生活,也鼓励大家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 ;成都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体育教研组根据教职员工的工作特点,开发了肩部、颈部、腰椎的联动练习,并安排了体育老师到各个职能部门带领大家一起锻炼身体。不仅如此,学校还开展教师羽毛球培训和年度工会体育比赛,不仅指导大家掌握运动技能、增强体质,而且加深沟通互动,增强团队凝聚力,更好地投入到教学工作。此外,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还组织了首届“享受运动,青春永驻”云间健走比赛。全校教职员工积极参与本次比赛,逐渐养成了夜跑等锻炼习惯,体育活动逐渐常态化。增强教师身体素质。
改善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必须掌握体育锻炼方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身体素质水平,对体育锻炼的耐受力也不同。每个大学老师都是不同的个体。改善亚健康状态,关键是根据每位教职工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体育锻炼方法。例如,对于年龄较大的教师,首先应排除强度较高的运动,一般选择慢跑、快走等体育锻炼方式。具体来说,首先是选择合适的运动方法。事实上,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的持久性和有效性与体育项目有一定的关系。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才能取得更好的锻炼效果。因此,高校教师在选择体育锻炼方式时,不仅要考虑自身的身体素质和自身的兴趣爱好,还要考虑各项任务的时间安排、运动场地设施等因素。在此基础上,主要选择有: 有氧运动项目。同时,还应考虑天气因素。如果是雨天,可以选择室内运动,如乒乓球、羽毛球、毽子、跳绳等;如果天气晴朗,可以选择户外慢跑、打篮球等运动。二是安排好运动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太短,效果不明显,时间太长,又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只有合理安排体育锻炼时间,让教师更好地适应体育运动强度,才能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在安排体育锻炼时,您还应该考虑您选择的运动的强度。如果运动强度较大,则应缩短体育锻炼时间;如果运动强度较低,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延长体育锻炼时间,在此期间可以适当安排一些休息时间。三是控制运动频率。运动频率,即体育锻炼的次数。盲目的体育锻炼不仅起不到效果,还容易对身体造成损害,不利于教师的身体健康。因此,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先减少每周的体育锻炼次数,如2~3次,逐渐适应运动强度后,再考虑适当增加锻炼次数。这样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保证锻炼的效果。 。
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良好体育氛围。好的政策可以为高校教师卫生工作指明方向、提供思路,促进教师卫生工作有序发展。各地要不断完善高校体育相关政策体系,将教师健康工作纳入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从基础体育器材设施、体育氛围与环境、体育教学等多方面入手。健康管理系统。应强化相关政策内容,强化政策引导,推动高校教师健康工作更加系统、规范、合理开展。同时,环境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逐步增强教师的健身意识和自主参与体育活动,提高教师的身体素质。例如,为了增强全体教职员工的身心健康,缓解心理压力,促进教职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身体素质,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医学院和理学院遵义医科大学科技学院在风雨操场为教职员工开展了球赛。友谊赛。本次比赛集趣味性、娱乐性、协作性、竞争性于一体。不仅充分展现了教职员工敢于创新、超越自我、不怕困难的精神品格,而且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丰富了教师文化。体育生活让教师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提高教师的身体素质。因此,高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如课间操、健美操、晚间广场舞等活动,或开展较大规模的体育文化活动,让全体老师和学生参加。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营造健康、绿色、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完善体育设施设备,开展健康教育讲座,为教师健康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完善体育设施和装备,加强体育场馆建设和完善,维护或更新篮球、足球器材和场馆设施。要加大资金投入,推进体育场馆建设,增加室内篮球、跑步、羽毛球、乒乓球、室内广场舞等器材设施,让教师即使在雨天也能在室内进行体育锻炼。心理健康也是高校教师健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增设心理咨询室、情感宣泄室、匿名聊天室等场所,及时为教师提供心理疏导,帮助教师缓解身心压力。另一方面,高校要重视健康教育。一是邀请体育与健康专家进行健康教育讲座,普及健身知识,加深教师对体育与健康关系的认识,转变教师健康观念和行为。二是增加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每天锻炼一小时等口号,并定期开展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包括健康饮食、良好作息习惯、体育锻炼习惯等,逐步改变教师的生活方式。
教师是高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增强办学内生动力和活力的关键要素。要更加关注高校教师的身体健康,从完善健康管理体系、营造体育氛围、建设体育基础设施和器材等多方面入手,关心和保障教师的身体健康。这对于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宜春 336000)
作者简介:何长贵(1984年7月),男,汉族,江西省南昌市人,学历:硕士学位,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zaodali.com/html/tiyuwenda/13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