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仿佛看到了吉卜林笔下的印度,它的色彩、魅力和繁荣在代表圣雄甘地的印度队身上得到了体现。” - 洛杉矶每日新闻》
1932 年洛杉矶的体育记者并不疯狂。当时看来,印度男子曲棍球队在海船上待了42天,在所到之处的每个港口都举办曲棍球表演赛,并把门票全部卖光,以改善生活。该队无疑是最具统治力的运动队。同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他们两场比赛打进35球,只被对手打进两球。
面对东道主美国队,印度队甚至打出24-1的比分,这是冰球历史上最惨痛的悲剧:他们让全队15名球员轮流体验奥运氛围。比赛后期,印度队甚至有意给东道主以喘息的机会。当美国队打进唯一进球时,印度门将理查德·艾伦在球门后面,为热情的观众签名。
我们都见过那些被称为“霸主”的球队:场均狂胜对手43.8分、没有叫暂停的梦之队、几乎包揽了今年所有举重金牌的中国举重队、8连胜的凯尔特人队冠军……职业联赛三连冠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比实力更考验一个人的品格和运气。在四年一度的国际比赛中连续三届夺冠,更是不可思议。简直可以将三个“主宰”二字刻在额头上。
但如果这也叫统治力的话,那么印度男子曲棍球队就是“统治力”二字在世界上的体现。他们已经连续28年获得该项目的金牌,称霸该项目28年。自1920年代以来,他们总共获得了8枚金牌、1枚银牌和2枚铜牌。时至今日,他们依然具备争夺奖牌的硬实力。
印度奥运金牌榜
从某种角度来看,印度和曲棍球确实有很多渊源。虽然用棍棒将球击入球门的运动自古波斯时代就已存在,但与足球一样,现代意义上的曲棍球是由英国人在19世纪发明的。在工业时代机器的轰鸣声中,英国人将这项运动职业化、市场化、正规化。曲棍球俱乐部、协会、规则和联盟很快成立,东印度公司的军舰和货轮航行到世界各地的殖民地。
于是,曲棍球在1904年第四届奥运会上成为正式比赛项目。24年后,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的印度决定效仿祖国,组建一支曲棍球队参加1928年的奥运会。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当时乘船出发的印度球员或许没有想象过,他们会开启一个怎样的冰球王朝。
从第一场小组赛开始,印度人以6-0击败奥地利,随后以9-0击败比利时,再以5-0击败丹麦,最后以6-0击败瑞士。决赛中,印度队面对东道主荷兰队最终艰难过关。全场比赛他们只拿到了3分,但荷兰队还是一分未得。
你们都是来争夺第二名的吧?
尽管只有9支球队参加了1928年奥运会的曲棍球项目,但捷克斯洛伐克在抽签时暂时退出了比赛。但这并没有削弱印度曲棍球队的价值。他们漂洋过海,首次组队参加奥运会。从第一场比赛到最后一场比赛,他们一分未得就击败了来自欧洲大陆的篮球老流氓,不费吹灰之力夺得了首枚奥运金牌。这也是印度历史上第一枚金牌。
这张奢华得离谱的唱片很快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也引起了印度的无限自豪。球队主力德阳常德一人就打进了14球,几乎占据了球队进球数的一半。从那一刻起,拿着木棒和金属棒、追逐不同材质的球、崇拜昌德的孩子们遍布印度的每一个土地。
早早取得胜利并奠定了民意基础的印第安人队乘胜追击,在四年后的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大杀四方,创造了曲棍球历史上又一著名的悲剧。他们先是11-1击败日本队,赛后日本球员直言“被吹走了”。随后,他们将曲棍球棒直指东道主队,以史无前例的24-1击败美国队。
即便是在节奏快、比分高的古代,即使美国队有一半人暂时穿上印度球衣,也很难看到比分如此悬殊。迄今为止,24-1仍然是奥运会男子曲棍球历史上的最大比分。那场比赛,昌德打进8球,另一位印度球星鲁普·辛格打进10球。
很难想象美国球员当时的感受。那些热爱曲棍球的美国球迷是否也会在记者面前咆哮“xxx,退钱!”但张继科的父亲也以巴西队长的名字为儿子命名。看完国足输给也门队后,他很失望,让儿子放弃足球,改练乒乓球。这场24-1对美国冰球事业的影响也是肉眼可见的。虽然当年美国队获得了铜牌,但真正的原因是当年参赛的男子曲棍球队只有三支。
史上含铜量最低的铜牌
原本对冰球不太感兴趣的美国民众,在这场比赛之后,更加不愿意拿起球棒了。长期以来,许多美国人认为曲棍球是一项“女性运动”。大学通常只赞助女子曲棍球队,而男子球队则更多地用于容纳不能打橄榄球的学生。美国的职业冰球运动员通常会去欧洲或澳大利亚的职业联赛,那里的水平更高,群众基础更大。厚的。
1932年,美国队的噩梦还没有结束。四年后的柏林奥运会,他们再次被印度人塞满了鸭蛋。这次印度人没有给对手任何机会。三局比赛总比分20-0。不要放弃任何一点。不知道是命运的巧合,还是被动技能的刺激。印度队在决赛中连续第三次击败东道主队。他们以10-0淘汰法国队,并在最后阶段以8-1击败德国队(据说希特勒邀请昌德成为德国公民,并获得陆军商业学校的职位,但昌德拒绝了)。
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德国队打进的这个进球就像是艾弗森从“季后赛15胜1负”的湖人队手中偷来的一场胜利。
印度曲棍球队的统治地位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民族独立运动并没有浇灭印度人打曲棍球的热情。相反,在新政权和新发展的刺激下,他们在 1920 年代和 1930 年代继续占据主导地位。 1948年,印第安人再次触发“决赛击败东道主”的被动技能——这次是刚刚被他们赶走的“英国佬”。
而且,印度队在整届奥运会上只丢了一个球。
我见到谁就杀掉,我太强大了,没有朋友
就像中国一样,在当时的印度,冰球金牌对整个民族来说就像是一剂强心剂,更何况诞生于英国、兴起于欧洲的职业团体项目,更是延续了这种非凡的统治力。超过20年。对于当时的印度人来说,以昌德为代表的冰球运动员是印度的民族英雄。他被称为“曲棍球魔术师”(据称是希特勒的绰号),并于 1956 年被授予三等公民荣誉奖。
然而,印度冰球梦之队的连胜却被他们最意想不到的对手打断了。
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印度人连续六枚奥运金牌,统治了这项运动长达32年。但他们并不满足,在小组赛中继续杀戮。他们三场比赛只丢一球,进入淘汰赛。在连续击败澳大利亚和英国两大英联邦豪门后,印度队在决赛中的对手是巴基斯坦。 。
当时,巴基斯坦四年前刚刚与印度分离。得益于曲棍球在南亚强大的群众基础,巴基斯坦在创立初期就打进了奥运会决赛(小组赛也只丢一球,淘汰赛也失败了)。他们进入了决赛(面对英国),但被印度击败,只获得银牌。
四年后,艾哈迈德·邦达打进了比赛的唯一进球。决心报仇的巴基斯坦最终在赛场上击败了印度,顺便打破了印度“连续30届奥运会不败”的黄金状态。体育是战争的延续。两次印巴战争均以解散告终。新中国成立初期,他们就被印度的曲棍球棒打到了头上。如今,他们终于报了耻辱。巴基斯坦人通宵达旦地狂欢,而印度人则郁闷得像挨打一样。这就像输掉一场战斗。
在 2007 年的曲棍球主题电影《Go India!》中”,开场的主角在世界杯半决赛对阵巴基斯坦的比赛中,关键时刻罚球不中,导致球队被宿敌淘汰,结果遭到了球迷的嘲笑。印第安人是一个懦夫和叛徒,他痛苦地离开了自己的出生地,和母亲一起去国外生活。
不幸从来都不是单独发生的。 1962年,印度在亚运会上再次输给巴基斯坦。亚运两个月后,印度挑起与我国的边境冲突,被暴打(毛主席:想了十天十夜,没有办法。想想尼赫鲁为什么要来惹我们)体育、政治、军事上的失利,极大削弱了引以为豪的印度活力。
虽然两年后印度曲棍球队在东京奥运会上报了耻辱,并在决赛中成功击败了巴基斯坦,但印度人在曲棍球上的统治力也逐渐下降。这得益于巴基斯坦人的大力配合,也得益于世界各国加大对职业体育投入、冰球升级的“贡献”。
到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世界各国开始推广人造草坪。为了打破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的垄断,各国也在积极改进曲棍球战术。越来越多的国家参加冰球运动,职业联赛也越来越发展。越成熟。这项运动对身体素质和耐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草王”,印度和巴基斯坦两支队伍体力都有所欠缺,新版本则针对痛点。
印度曲棍球队上一次赢得奥运会金牌是在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上(并且利用了大多数西方国家拒绝参加的机会)。本届奥运会之前,他们的最好奥运成绩是第五名。巴基斯坦的曲棍球水平也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下降。 “巴基斯坦在奥运会上获得了金牌并奏起了国歌。这仍然是我最美好的记忆。这曾经让我们无比自豪。我们是在街头打曲棍球长大的,但现在我们的孩子对这项运动一无所知,因为我们在我们统治了数十年的这项运动中没有任何痕迹。”一位 51 岁的冰球迷在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说道。
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是板球运动的兴起。也许是巧合,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印度曲棍球逐渐衰落、成绩下滑时,印度板球却发展得如火如荼。它也是英联邦人民的传统运动,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人民中也有广泛的基础。印度板球队还在1983年赢得了板球世界杯冠军。板球自然吸引了民众、企业、电视台和政府的关注。板球已成为印度第一球,印度超级联赛已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体育联赛之一。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巴基斯坦。板球的商业价值明显大于曲棍球。没有商业驱动,职业体育当然难以发展,巴基斯坦的国力也无法支撑一支有竞争力的国家队——巴基斯坦冰球联合会(PHF)官员被批评无能,面临腐败和滥用政府资金的指控。
如今,巴基斯坦的冰球排名从第4位下降到了第18位。由于PHF决定不参加2019年职业冰球联赛,国际曲棍球联合会被取消东京奥运会参赛资格。
而印度曲棍球在经历了40年的低迷之后,已经战战兢兢地回到了原来的状态。他们早已失去了一路横扫时的统治力,与新西兰、西班牙、阿根廷等各个对手打得有来有回,但他们仍然再次淘汰了英国队,顽强地杀入半决赛。 。尽管他们在半决赛中输给了比利时队,但还是以5-4险胜德国队,时隔41年终于获得了一枚奥运奖牌。
如今的印度,曲棍球已经失去了连续夺得奥运金牌的统治地位,就连站在领奖台上也要拼尽全力。但鲜花永远不会绽放。世界各地的团体运动正在依托经济发展和种族优势,走职业化、市场化道路,与顶尖球队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这两年美国男篮的表现就是明证。
依靠几十年前积累的先发优势注定无法走多远。回归体育本身,重新在大众中占据主导地位,或许才是正确的答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zaodali.com/html/tiyuwenda/13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