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湘军”是怎样炼成的?
从2000年到2024年,从悉尼奥运会到巴黎奥运会,湖南举重一直在凯歌。 7名运动员展现“湖南力量”,共夺得9枚金牌。奥运冠军数量和金牌总数均居全国首位。
“湖南强人”辈出,“湘军举重”引人关注。
中国举重的脊梁——
“举重湘军”主要来自三市州
“举重湘军”主要来自哪些市州?记者梳理发现,举重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主要来自举重“新秀”郴州贵阳,以及举重“重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永州。
湘西州、永州举重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这里有一批扎根根基、肯付出、选材眼光敏锐的基层举重教练员。
湘西举重运动始于20世纪70年代。从省举重队退役的曹文福回到家乡古丈县,组建了古丈县第一支举重队。队员中就有国家级教练、后来成为举重教练的甘志跃。李小平,奥运冠军杨霞的首任教练。 “曹老师在古丈执教近10年,培养了一大批举重爱好者,在湘西州传播了举重之火。”甘志跃说。
甘志跃今年63岁。他从事基层举重教练数十年,取得了巨大成就。湘西州第一位世界冠军龙玉龄、三度打破世界纪录的罗宏伟、龙清泉都是他的弟子。
永州举重的发源地是与广西贺州接壤的江永县。 1982年,梁晓东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县体育局,并兼任县体校教练。他用微薄的工资买回了7对旧杠铃,开办了当时永州的第一个举重班。
永州首届奥运冠军王明娟来自江永。
扎根郴州贵阳市业余体校的李治平,是当今草根举重教练员中生代一代实力派的杰出代表。他就是侯智慧笔下的“伯乐”。此前,他还发掘了世界冠军李平和张旺利。
湘西州和永州境内有许多山区县。举重对场地和器材要求不高。您只需使用一对杠铃即可练习。是一个“廉价”的项目,更符合当时当地的实际。
湘西州竞技体育坚持优先发展举重项目。 2004年,湘西州举重人才基地成立。基地被命名为“国家举重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湖南省体育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封闭式培训的重要基地。湘西州举重人才基地成立以来,已向湖南省举重中心输送了30余名优秀举重后备人才,输送的人才质量得到了湖南举重队的认可。
市州精心选苗、输送优良苗木是基础,省举重队探索出的科学训练方法是屡创佳绩的关键。湖南省举重队主教练周俊富介绍说,省举重队有教练员10余人,其中高级教练周继红领衔的向艳梅、侯志辉、王明娟。省举重队配备科研专家,为队员量身定制训练计划和营养补充,使得我省举重运动连年繁荣。
“湖南大力士”的特点——
忍耐很辛苦,忍耐很烦人,霸道很残酷
作为一项竞技运动,举重需要多年的高强度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成绩。湖南举重运动员积极训练,“加训练、加量”。
侯智慧刚开始学习举重时,她从不偷懒,主动增加重量。她的教练李治平心疼地“劝告”她:“别增得太快!”
无论是侯志辉、罗世芳、杨霞、龙清泉、王明娟、向艳梅,还是陈丽君,奥运举重冠军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吃苦、能吃苦、能主宰。
侯志辉因伤病等原因无法参加里约奥运会。但她并没有气馁、退缩,而是继续训练、坚持。东京奥运会上,侯志辉为中国举重队取得了开门红。里约奥运会上,向艳梅在第三次尝试抓举时被杠铃击中后脑勺,但她仍忍痛继续比赛,如愿夺得金牌。
杨霞、龙清泉、陈立军等运动员在狭路相逢时的勇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杨霞必须举起100公斤才能战胜对手。最终她突破,获得女子53公斤级举重奥运金牌。
里约奥运会上,龙清泉与朝鲜选手颜润哲上演巅峰对决。他在挺举第三举中举起了170公斤,以破世界纪录的总成绩夺得金牌。
东京奥运会举重挺举第二举中,陈立军以拼命的勇气加了12公斤,成功举起,打破了挺举项目的奥运会纪录。
湖南省举重队主教练周俊富认为,这些运动员来自普通农村家庭,吃苦耐劳、凶猛、爆发力强。举重靠的是刻苦、刻苦。贫穷的出身或许让他们坚信“勤奋可以弥补笨拙”。更重要的是,这些来自山里的孩子并不“笨拙”,本身就是好人才。湘西州、永州等地劳动人民创造的民间体育历久兴盛。孩子们在耳朵和眼睛的影响下,发展出了相应的体育天赋。 “天生神通”,适合重量训练。
举起湘军重担,为何长盛不衰——
解决入学、入学、交通难
湖南举重不断取得好成绩,原因何在?
克服业余体校招生、招生、输送等难点,打通内部循环,是湖南培养出如此多世界冠军的秘诀。
湘西州体校原招生范围较窄。随着体教融合的推进,招生范围扩大到全州8个县市的中小学进行专业选拔。
郴州市贵阳县业余体校把选拔好苗子作为建设冠军之乡的重中之重。每年第二季度和全县中小学运动会期间,学校教练员都会深入各乡镇学校,到运动会现场观摩,选拔优秀人才。
永州市建立了市、县、乡镇、学校四级人才选拔网络,每年组织教练员到基层、乡镇中小学、幼儿园进行大规模人才选拔。
体教融合解决了全面培养人才的问题。三市州正在积极探索“体育回归教育、教育反哺体育”的路径。湘西州体校采取义务教育学校、体校、个体基地教师、教练员“三互安排”方式,让普通学校文化教师为体校学生提供“加餐”,弥补体校学生“加餐”的不足。体校文化教学。实行文化学习、培训、食宿“三集中”管理,每天业余时间培训3小时,每年培训日数300天以上。
贵阳县通过体教融合,培养体育与文化“双优”的学生运动员,让队员可以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如果你的运动成绩比较好,可以选择职业运动的道路;如果你的学习成绩比较好,你可以选择去大学学习。湘西州将体育与交通融为一体,培养全面发展的运动员。每年都有优秀运动员通过高考,实现大学梦。 10余名优秀举重运动员被选送到成都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高等院校。
永州市部分中小学开始与体校联合办学,举重人口基数不断增加。各市县建立了信息数据库和人才网络,举重精英不断涌现。
充分发挥竞赛杠杆作用,各市州积极组队参加湖南省青少年举重锦标赛、全国青少年基地赛、分龄赛、省运会等赛事。一批新势力横空出世,续写世间传奇!
(文/杨元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zaodali.com/html/tiyuwenda/13067.html